大宋小农民沭河小花生

第835章 观念难改

安国大考的题目,在后世,三年级以上的学生,都能顺利完成。

 但在这个时代,就好比小学生看着图片,用英文写作。

 别说言之有物,就是能够完整的写出五百字,已经让很多人为难。

 而一些学做八股文的学生,他们引经据典,夸夸其谈,说的多数称颂之言。

 这些文章,却多数都入选了。

 因为根据规则,只要能写出安国的好与坏,或者自身感受就好。

 所以说啊,知识一直都有用武之地。不管你学什么,只管用心去学就好。

 就是这样的开卷考试,也有太多人答不上来。只一个初赛,就淘汰了一多半的学生。

 淘汰的学生,也不着恼。这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。毕竟,他们还有再次参加考试的机会。

 而考过了的学生,家里鞭炮齐鸣,张灯结彩的庆祝。

 他们自己会换算等级。安国的初试考过,就等于考上了大宋的秀才。

 家里出了秀才公,也是祖宗庇佑,光耀门楣的事。当然要大摆宴席,用来庆祝。

 张月如等人,在安陆海,也做了深刻讨论。

 想要安国的孩童和年轻人,努力学习,有心学习,还是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。

 有人提议,让考中的学生,在服饰上有所变化。可以让他们用明黄颜色,彰显高贵。

 张月如否定了这个提议。学生的待遇可以提高,但不应该人为的区分等级。

 几经讨论之后,他们决定给每个考中的学生,一只羊和十块钱的奖励。

 后来有人把初试,唤做出羊相。而考中的学生,则被唤做羊相公。

 这却是,张月如没有想到的。

 后来,潘小安问张月如,为什么要奖励羊?

 张月如懊恼的说:“那时候,不是刚与北方异族做贸易嘛。他们送来太多的羊,只能拿羊做奖励啊。”

 虽然叫做出羊相。但是当扎着红绸的羊,被送到学子家时,村子里还是会敲锣打鼓给庆祝。

 而亲朋好友也会赶来祝福。

 主家办一顿酒席是少不了的。但却没有人,会舍得杀掉这只羊。

 这些被赏给学子的羊,通常被作为好运的象征。这些羊,都能活到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