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小农民沭河小花生

第837章 潘小安的虚伪

在古代,交粮税这件事,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想法。

 从农民的角度去看,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,七八成都要交出去。

 交完之后,自己只能勉强糊口。这地种的没有意思。

 可如果不种地,连这两三成粮食都没有。这是个无解的问题。

 而对于吏来说,他们的税以及他们的饷,都要从农民这里得来。

 因为在古代,经济来源相对单一。绝大多数的钱粮,都要从庄稼地里产出。

 而对于国来说,充实粮库的粮,当然也要从农民那里出。

 所以,粮税就会变重。

 开国之初,始皇帝都会轻徭薄赋,休养生息。这就是让种地的农民,喘口气。

 农民手里有钱,就会造房子,娶媳妇。

 这样就会间接的促进工业的发展。造房子需要木材,需要石块,土砖。

 娶媳妇,需要打家具,做衣服。

 这样一来,木工,泥瓦工,裁缝铺,布坊等等行业,都会跟着兴盛起来。

 商铺有了银子,就会买更多的粮食吃。

 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。但慢慢的,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。

 种地的百姓,粮食卖不到钱。农民手里没钱,消费力就会降级。那些与农民相关的产业,就会慢慢萧条。

 如何平衡?或者说,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
 道理其实很简单。别让人饿着,别让人吃太饱。

 让人饿着,他就会生怨言。让人吃饱,他就起高傲的心。

 道理,大家都懂。只是啊,谁会让出来一点利益呢?

 潘小安决定,先把自己的那一份让出去。但在很多人看来,他是虚伪的。

 高乙看着众人离去。他还是不敢相信,这次的粮税,会这么低?

 “小安,粮税定这么低,够咱们行军打仗用吗?”

 箫贵哥是真的不明白。

 “够用的。无非就是用的少一点而已。要说够用,有一块想十块,有十块想百块,哪有够用的时候。

 若不是因为还在战争,这一季的粮税,我是不会收的。”

 “那这些不事生产的人,该如何生存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