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9章 道心顿悟(第3页)

 这些都没关系,也不重要。

 你既然现在还没做好准备,还不能让自己平和的接受,那不接受不就完了嘛!何必一定要纠结呢?

 你想认他们就认,不想认他们就不认,什么时候想认他们都行,我跟你爷都支持你。

 在这之前,你就把他们当做是陌生人不就好了?你想啊,一个陌生人,他能跟你有什么关系?

 今天你认识了,觉得这人呢还不错,能处成朋友那你就处。

 如果觉得他人品不行,不搭理他不就完了?

 既然是陌生人,那么他们以前不去找你是不是就合理了?你的心中是不是就没了那份期盼了?

 孩子,你是修道之人,修道修的是自己的道,不是别人的道。

 道与儒的区别,道家自己修出什么就是什么,因为人的个体有差异,思想境界更是千差万别。所以,只有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、思维模式,才是自己的道法。

 而儒家,修的其实是别人的道。

 儒家讲究天人感应和大一统。

 什么是大一统?就是儒生的思想要统一。

 怎么统一?大家都学习圣人的思想就统一了。

 归根结底,这是两种教派的处世哲学不同。

 子尘,你是道士,应该修出自己的七窍玲珑心,怎么反而走上了儒家圣人云的道路上了?

 圣人云的再好,那是圣人的。自己的想法,才是自己的。

 儒家说得最对的一句话,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只要不害别人,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,何必在意什么伦理纲常?

 伦理纲常不也是子曰诗云的吗?都是些站着说不腰疼的风凉话,何必纠结这些?”

 袁奶奶的这些话让王大山感觉醍醐灌顶,一下子就通透了。

 是啊,自己一直在纠结什么?其实纠结的还不就是伦理纲常嘛?

 道家人,为什么要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?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你纲得着吗?我若不愿,你奈我何?

 想到这里,王大山笑了,他对袁奶奶说道:“奶,我想明白了。谢谢您,您挽救了我的道心。”

 袁奶奶也笑了:“傻孩子,都是一家人,什么谢不谢的?不早了,回去睡觉吧,奶奶也要休息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