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时茜用户85816982

第572章 结案(4)(第2页)

 时茜赶忙言道:“圣上,贞瑾有话欲言。”

 皇帝道:“准奏。”

 时茜道:“圣上,宫里所采买的人参,皆是年份久远、品质上佳之品,而制作乌梅丸的人参,无需如此品质,故而贞瑾以为,宫里采购回来的人参,还是留存起来,用在关键之处为妙。”

 张提点闻得时茜之语,行至时茜身旁,向皇帝躬身施礼后道:“圣上,微臣附议!”

 皇帝微微眯起眼眸思考了两三分钟,轻轻点了点头,开口道:“可朕已开金口,这人参之事……”

 时茜见状恭敬地说道:“圣上,你只要给贞瑾三百两,贞瑾便有十足的把握可以买回一批能够制作乌梅丸的人参。”

 皇帝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,仔细打量着时茜,片刻后才缓缓说道:“贞瑾,你说的可是真的,就三百两?这三百两恐怕也就够买一棵二三十年份的人参罢了,能满足制作乌梅丸的需求吗?”

 时茜轻声回道:“圣上,制作乌梅丸的人参,其实用三五年的人参就已经完全足够了。三五年份的人参与几十年的人参没法比,价格自然就便宜许多。”

 时茜在心里说自己在天上人间种下的人参,如今正是疏苗的时候,这人参苗拔起来后,不能重新栽种,难以存活,原本只能丢掉,现在用于制作乌梅丸,就是变废为宝,这是一举两得。

 皇帝听了时茜这话,陷入了短暂的沉思,过了一会儿,皇帝终于抬起头来,郑重地说道:“好,贞瑾,既然你如此有把握,那人参的事,朕就交给你去采买。朕给你五百两,务必挑选到优质的人参,不可敷衍了事。”

 ……

 制作乌梅丸并低价售卖给百姓之事,在皇帝的大力参与和推动下,犹如一阵旋风,迅速席卷整个西周。为此,皇帝慷慨解囊,追加了两次购买人参的银两,总计花费五千两之巨。

 于是,十日后的早朝,皇帝再次与百官共商此事。有官员提出,长贫难顾,制作乌梅丸所需的药材虽非稀世珍宝,但其中几味药的价格亦不菲,且百姓素有喝生水的习惯,导致乌梅丸需求旺盛。若仅依赖一些善心人士和官员们的支撑,恐难以为继。

 皇帝转头看向贞瑾,问道:“贞瑾,你意下如何?”

 时茜上前一步,施礼道:“回圣上,石太傅及诸位大人所言甚是。贞瑾有两个提议,其一,从地方官府的库银中拨出部分银两,作为制作售卖乌梅丸的药铺的补贴,补贴数额可依据其制作售卖的乌梅丸数量而定。

 其二,适当提高售价,价格则根据当地百姓的购买力来灵活调整、制定。譬如在上京城,百姓较为富庶,乌梅丸的价格可定为十文钱一颗。而在贫困之地,仍定为三文钱。

 此外,对于较为贫困的地区,还可从国库里再拨出一笔银两作为补贴,或直接补贴乌梅丸。此事宜以圣上之名,指定专人负责发放。

 如此一来,既可防止有人起贪墨银钱之心,又能彰显圣上、朝廷对百姓的关怀爱护之情,亦可提升皇族、官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,证明圣上、朝廷、官员心中时刻牵挂着百姓,在乎百姓的生死存亡。”

 皇帝、百官听了时茜的话,看向时茜的目光都满含钦佩和敬意,文武百官同时躬身行礼大声道:“臣附议!”

 皇帝笑道:“准。”

 ……

 提点刑狱司大门处,长和拉停舆车道:“女公子,陶村那家人来了,现在提点刑狱司门口呢。”

 坐在舆车里的时茜听到长和这话,心中有些疑惑,但很快就猜到他们来这里的目的。时茜低头沉思了十几秒,然后毅然决然地起身钻出舆车,夏禾见状,连忙着跟上。

 时茜下车后,快步朝着陶村那家人走去。陶大一眼就认出了时茜,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,连忙拉着妻子和孩子们一起下跪。

 时茜见状,急忙说道:“快起来,你们这是干什么?”

 陶大抬起头,眼中满是感激之情:“青天大老爷,您可是我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啊!我陶大嘴笨,不会说话,家里也穷得叮当响,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孝敬您。所以,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。请收下我们的谢意吧!”说完,便拉着一家人重重地磕头。

 时茜忙道:“长和、夏禾,快把人扶起来。”

 长和、夏禾应答后,就上前把陶大一家扶了起来,时茜道:“陶大,在顺天府时,你们不是已经谢过本官了,不用再谢。”

 陶大道:“陶大一家五口的性命都是萧提刑您救的,小的说几句好话,磕几个头,都无法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啊!”声音带着哽咽,眼中闪烁着泪花,真情流露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接着,陶大又道:“小的那天听说萧提刑喜欢桂枝,而且收购了很多桂枝,于是两天前小的专门进山采了一些,今日特地给萧提刑送来。”说着,便将身上一个包袱解下打开,露出里面树枝形状的东西。

 时茜拿起一根仔细看了看,发现确实是桂枝,便对陶大道:“陶大,你识药材?”

 陶大赶忙解释道:“小的不认识药材,这桂枝也是听别人说的,所以才知道。”

 时茜点了点头,然后对一旁的长和说道:“长和,你用舆车带着陶大一家去咱家药铺,把这些桂枝交给掌柜,再让掌柜把银钱结算给陶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