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华录清韵公子

第八十一章 董卓(第2页)

 孙原深知,倘若董卓一旦掌控了流民大营,便能轻易地扩大自己的兵力,将整片魏郡收为囊中之物。可若是强行与董卓对立,所带来的将是难以预见的惨烈后果。流民大营若动荡,魏郡的百姓将无处可依,四散逃亡之势一发不可收拾。

 “董卓欲控制流民大营,定会激起民变。”

 这句话如同一记闷雷,在孙原的胸中炸响。魏郡,这座百废待兴的破碎城池,眼看便要在这波风暴中彻底倾覆。流民大营,正是那片摇摇欲坠的希望之岸。数月前,战乱四起,百姓四散逃亡,魏郡几乎沦为废墟。但如今,大营之内,那些曾经流离失所的百姓,虽心中未敢奢望重归安宁,却已在这片临时安置的荒野中,重新找到了些许归属。虽不足以称之为家,但却有着一点微弱的生气,仿佛在大漠中拾得的一片枯草,微风轻拂,竟有了几许生机。

 然而,若董卓的铁骑真的踏入流民大营,这一切的希望便会顷刻崩塌。孙原深知,若董卓能够轻易控制流民大营,那意味着魏郡百姓将彻底沦为棋子,董卓的军队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迅速充实壮大,铁骑遍布,战火蔓延,整个魏郡都将在这股黑色洪流下沉沦。更为可怕的是,流民大营中积压的民怨一旦爆发,便如同压满火药的桶,必定引发不可收拾的民变。一旦这股民心的洪流泛滥,哪怕董卓拥有百万铁骑,也未必能够完全掌控。

 孙原的眼前,恍若浮现出一幕幕战后的惨状。黄巾起义时,他曾亲眼目睹过那场天翻地覆的灾难。黄巾军的汹涌之势本非一朝一夕,起初,许多百姓只是因饥荒而投身其中,然则,随着战乱日深,百姓的恐惧与愤怒汇聚成海,最终将整个东汉的基业摇摇欲坠。那时的孙原,看着黄巾起义的燎原之火愈演愈烈,心知民心一旦破碎,便如同流沙入掌,想要挽回,已是无可奈何。他深刻明白,董卓若图谋大营,必定会激起民变,而一旦民心丧失,再想重建,已不再可能。

 眼前的局势,危险而微妙。孙原低下头,神情凝重,眉心紧锁,手指在案桌上轻轻敲击,节奏愈发急促。脑海中不断闪现董卓的面容——那张饱经风霜的脸,冷峻无情,眼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与欲望。他身为朝廷重臣,虽披着一身的朝廷荣光,却深知权谋之术,手段狠辣,城府之深,远非寻常之人可比。

 若他欲控制流民大营,那便意味着他不仅能利用这片破碎的天地来充实自己的军队,甚至能够在魏郡掀起更为惊涛骇浪的变革。而对于董卓来说,百姓生死、家园沦陷,不过是棋盘上的一个小小变数,能为他所用,便可继续扩展自己的势力,若无法利用,便可任其消逝。

 孙原心急如焚,倏地命人以最快的速度散布消息。流民大营,魏郡最后的希望,若落入董卓之手,魏郡的命运岂非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?他深知,闵纯与李历两人,虽为文官,却在此时肩负着决定魏郡生死的重任。闵纯为仓曹,从事流民垦荒、物资分配;李历为田曹,负责流民的建筑、安置。二人各领一方,权力不小,且深得孙原的信任。若此时失去对二人的控制,流民大营便会沦为董卓扩军的跳板。孙原亲自书写密信,语气愈发紧迫:“必保流民大营,不容他军擅入!”字里行间,隐隐流露出一丝焦急与威胁——此时一旦动摇,便是魏郡的死局,整个大地上都将回响着这声绝望的叹息。

 与此同时,孙原召集了郭嘉、田丰、审配、邴原等谋士,深夜在府中紧急商议。阁内的烛火摇曳,映照在每个人紧张的面庞上,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,压得人几乎无法喘息。郭嘉冷静地开口:“董卓之心,非止于驻军。他欲借流民之力扩充兵源,意图吞并魏郡,甚至威胁洛阳。若此时交出流民大营,魏郡之势必全盘崩塌。届时,非但流民无家可归,连百姓的生死安危,亦将无从谈起。”郭嘉的眼中,闪烁着如电的光芒,“流民大营,决不能交给他!若他强行接手,必将引起大规模骚乱,若我们不能及时应对,局势便会失控。”

 田丰听罢,眉头紧蹙,沉默了片刻,才缓缓开口:“魏郡的百姓,早已困顿至极。流民大营虽不能算是家,但已是他们最后的一线生机。若再受外来压迫,必定激起反叛之心。若不能安抚民心,恐怕连魏郡的根基都将随之崩塌。”他的话语沉痛且凝重,仿佛一记重锤,击打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孙原深吸一口气,眼神锐利如刀,语气坚定无比:“流民大营,绝不能交给董卓!无论他如何逼近,我必定要保持这片安宁之地,决不能让百姓的希望再次化为泡影。”他一字一顿,仿佛在对所有人宣告,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,不能有丝毫退缩。

 外面风起云涌,月色如水,邺城的街巷渐渐寂静下来。孙原从府邸出来,踏上青石街道,身后黑衣护卫随行。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拉得老长,心中的沉重与决然并行。此时的邺城已是风雨欲来,孙原亲自指挥士兵加强防线,严密监视一切动静。与此同时,他安排亲信与流民大营中的闵纯、李历保持紧密联系,确保董卓的任何动作无法渗透进来。若流民大营被董卓吞噬,魏郡的命运将彻底失控,孙原知道,唯有牢牢把握住这两位关键人物,才有可能扭转乾坤。

 在流民大营内,闵纯与李历接到密信后,面色凝重,心中激荡如潮。自从流民大营成立以来,二人一直在竭力管理营地,安抚流民,安排垦荒、建筑,一点一滴地将这片废墟重建成一个暂时的庇护所。流民们的田地终于开始有了些微的收成,虽然依然贫瘠,但却比之前的荒凉不知强了多少。然而,就在一切看似渐有起色之时,董卓的军队如同天降洪水般压迫而来,一切原本的努力,似乎顷刻间化为泡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