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欧的雄鹰卡尔玛联盟

第一百六十章 试点改革(第2页)

 不过,瓦拉几亚的旧贵族都被两次叛乱给杀的差不多了,新提拔的贵族支持大公,这导致压根没人反对大公的决议。

 实际上,根据瓦拉几亚法典,君主无权随意解散议会。但是,可以用“反对王室”的罪名,取消议员的资格。这看似限制了大公,但实际上,因为可以驱逐反对派,解散不解散议会其实无所谓。如果遭到所有议员的反对,那这个大公做的也太失败了,离完蛋不远了……

 而且,米尔恰现在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,议会也不敢和他对立。毕竟,旧的贵族阶层被他打垮了,新的贵族阶层还在成长中。但他和彼得搞改革,不是为自己准备的,而是为彼得之后的继任者们准备的。他们可没有米尔恰或者彼得的绝对权威,而且到时候新的贵族阶层也会强大起来。所以,这算给后人铺路。

 在工商业上,彼得对学徒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。机械化时代,工人是很好培养的。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机器,几个月下来,就能熟练生产产品。有些技术含量低的,几天就能学会用机器制造。

 但在手工业时代,工匠的手艺,是很难短时间学会的。所以,这个年代,欧洲手工业普遍流行7年学徒制度。不过,当学徒的前三年,基本是在了解行业各种规则和基本常识,很难上手。而且,需要无偿为师傅提供各种劳动服务。三年后,才有打下手的机会。然后,最后两年的样子,才会自己独立完成工作。

 如此长的时间,也不是没好处。因为,这样的确能够培养出技术合格的工匠出来。长时间的培养,有利于技术的充分提高。即使到了现代,德国等制造业强国,也重新拾起了学徒制。不过,有了变化,不再是师傅一对一带徒弟,而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制度。具体就是,学校教给基本理论知识,而工厂,会安排老工匠指导学徒实践……

 彼得在斯科普里设立了一座技术学校,聘请工匠进行教学,至于学生非常好招,农民、城市平民的孩子多的是,而且入学不收费的,毕业后学徒会用自己的工资来偿付学费和孝敬师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