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有作案的可能性(第2页)

 “我承认,我和她是情人,但我没有杀她!”林峰激动地说。

 “那你为什么要隐瞒你们的关系?”张浩追问。

 “我怕会影响到我的家庭,所以……”林峰低下了头。

 “你案发当晚在哪里?”李敏继续问道。

 “我……我在家里。”林峰说。

 “有没有人可以证明?”张浩质疑道。

 林峰再次沉默了。

 “林峰,如果你不能提供有效的不在场证明,你将成为我们的重点嫌疑人。”张浩警告道。

 就在案件陷入僵局时,张浩和李敏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。他们在死者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现了一些可疑的留言。这些留言都来自一个匿名账号,内容充满了威胁和恐吓。

 “看来还有其他人与案件有关。”李敏分析道。

 通过调查,张浩和李敏发现这个匿名账号的主人是死者的前男友,名叫杨天。据了解,杨天是一个性格偏激的人,曾经对死者进行过暴力威胁。

 “杨天有作案的动机和可能性。”张浩说。

 然而,当他们找到杨天时,他却提供了案发当晚不在场的证明。

 “我那天晚上在朋友家喝酒,一直到凌晨才回家。”杨天说。

 “有没有人可以证明你的说法?”张浩问。

 “我的朋友可以证明。”杨天回答。

 张浩和李敏对杨天的说法进行了核实,发现他的朋友确实可以为他作证。

 案件再次陷入了迷雾之中,凶手究竟是谁呢?张浩和李敏决定重新梳理线索。他们发现,死者的手机里有一段录音,似乎是在和某人争吵。

 “这可能是关键证据。”张浩说。

 通过技术分析,他们还原了录音的内容。录音中,死者和一个人在争论,而这个人的声音听起来很像林峰。

 “难道林峰是凶手?”李敏疑惑地说。

 但张浩却摇摇头:“仅凭声音不能确定凶手就是林峰,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。”

 就在这时,法医的鉴定报告出来了。报告显示,死者的死亡时间并非案发当晚,而是提前了一天。这个发现让张浩和李敏震惊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