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三章 冬天有冬天的事情(第2页)

    “抓回来了?谁抓着的?”

    “陶大强。”马晨阳今天赶这么早过来给李龙送苇把子,有一个原因就是想把这个消息传过来。

    “陶大强昨天晚上去他丈人家送东西,看到苇沟里有人鬼鬼祟祟的,就上前给抓住了。结果一看是许建军。然后陶大强就把他给打了,打的鼻青脸肿的,今天一早许建军找队长去说,结果让队长给骂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马晨阳家和许建军家隔壁,所以知道这事比较早。许建军知道这是丑闻,所以不会到处说,而陶大强要照顾媳妇,本身也是个内向的性格,也不会往外说。

    甚至都没给李龙说。

    李龙也有些意外,陶大强竟然把许建军打了。

    许建军敢回来,大概率是因为知道烧掉的苇子欠的钱家里还了一些,剩下的让许成军帮着还了。

    没事了,所以才敢回来,也不知道这几天在哪里躲着。

    当然,债还了,气没消息。李龙想着陶大强把许建军打一顿,应该是帮着自己出气的。

    许建军勉强一米七,陶大强一米八能比许建军重二十公斤,而且又年轻,打他是很容易的。

    李龙倒是真没想到这个。

    他认真的检查了马晨阳送来的苇把子,把其中十来个不合格的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马晨阳拉着驴车也没意见,收了钱之后,又给李龙说道:

    “李龙,明天我还能送来一批,后天……”

    李龙算了算说道:

    “明天就够了。明天晚上我收最后一批,拉走后天就不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好好,我知道了!”马晨阳一听李龙这么说立刻就牵着驴车往家里赶去,他想着尽快多做一些。

    一个苇把子三毛钱哩,顶一公斤面粉!

    傻子才不干哩!

    李龙把苇把子弄到拖拉机上,这时候也不再担心有人放火了。

    到中午饭的时候,又收了几家的苇把子,都不算多,合格的占比也不算多。

    看来有些人是真急了。

    李龙不急,吃过中午饭,他抱了两个打瓜去陶大强家里。

    陶大强家里的苇把子也已经扎完了,他正在煤棚那里砸煤。大车拉来的煤是大块的,要砸成小块再拿进屋子里。

    看到李龙到了,陶大强憨笑着和他打招呼:

    “龙哥过来了?”

    “听说你把许建军打了?你没事吧?”

    “没事,他都没敢还手。”陶大强也没想到李龙这么快就知道了,憨笑着说道,“他要敢还手,我把他打嚎鼻子呢。”

    打哭一个大男人还是有点困难,不过这也表明了陶大强的决心。

    “给你拿两个打瓜过来。”李龙说道,“你媳妇就别吃了,你和陶叔可以吃一吃。冬天烧炉子,房子里面燥的很,可以吃点凉的。”

    陶大强手里提着铁撮箕,没办法帮着抱打瓜,便急忙上前掀起棉门帘子,推门,把李龙让进去。

    冬天天冷,各家都会把旧棉被拿出来缝成棉门帘子挡风。毕竟眼下的门还做不到密封,不用门帘子挡着,屋子里的热气都漏掉了。

    陶建设正在西屋里做鞋,没错,陶建设做鞋——目前是纳鞋底。

    小儿没娘,那么许多事情就得由他这个当爹的来。虽然做的不怎么好,好在能支撑着让两个孩子不至于光着脚。

    鞋子好说,衣服就没办法了,就只能央求邻居帮着做。

    眼下陶大强都有孩子了,陶建设倒也休息不得。儿媳妇虽然出了月子,但让干太多的活也不可能。光管孩子这一个事就几乎占了大部分的时间。

    虽然这时候孩子管着相对要宽松一些,那也至少得孩子半岁会坐再说。

    其实农村的孩子眼下是各家养着。大锅饭大集体的时候,也是会托一个大嫂管着同一组里好几家的好些个孩子。

    李建国说过,李娟李强小的时候,那组里当时农忙干活多的时候,他们夫妻两个都得上。

    当时李娟略大还好些,李强太小,不到一岁,和其他一帮不到一岁或一岁多的孩子被放在一个大筐里,谁哭就给谁嘴里喂一勺开水白糖泡的馒头。

    和其他地方不一样,这里能种甜菜,至少白糖不那么缺,能赚钱的地方也不少,孩子们虽然也挺辛苦,但至少饿不着。

    但也只是这个时候。再大一些想吃细粮就不是很容易了,而大锅饭的弊端大家都清楚,所以最后才会进行改革。

    后来就越来越好了,那是后话。

    “陶叔做鞋呢?眼睛还好吧?”

    “好着哩。”陶建设一看是李龙进来,笑着把鞋底子放下,锥子和针放好,别扎着了人。

    坐下来聊了一会儿,陶大强突然说道:

    “龙哥,我想买拖拉机!”

    李龙看着陶大强坚定的眼神,问道:

    “钱凑够了?”

    “够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明年春天买吧。”李龙想了想说,“冬天弄这个东西太麻烦,放家里到春天又折旧了一些。不如到开春,雪一化还没干活就买,那时候刚好能用上。”

    他有拖拉机,自然知道冬天有多麻烦。提前烤不说,晚上要把水箱里的水放干,烤也有技巧,不能把管子给烧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