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曹孙联盟(第2页)

 曹操扫视众人,发现出言附和的大多都是河北派,还有少量的关中派。

 河南派的皆是默不作声,没有赞成,但也没出言反对。

 若是这般下去,迁都之事便要议定了,这时群臣中站出一人,出言反对。

 众人看去,正是楚国平阿人蒋济,正统的河南派。

 “大王,臣以为此时万万不可迁都。”

 在蒋济说完这句话之后,又站出一人来到蒋济身边,喊出一句:“臣附议子通所言。”

 这更是一个异类,河内司马氏家的老二,司马懿司马仲达。

 “嗯?”曹操看向自己的丞相府西曹椽和军司马二人,问道:“为何不可?”

 在曹操眼中,在郭嘉去世之后,蒋济便是自己最贴心的心腹谋士,不会因为私心而影响自己的大事。

 他出言反对,定是公事公论。

 而司马懿出身河内郡,其本身就是河北派却出言反对迁都,定有隐情。

 所以,曹操愿意耐心听其中缘由。

 首先是司马懿回答道:“于禁等为水所淹没,并非战败,这点小损失并没有对国家伤筋动骨。”

 他给曹操算了一下,曹魏大军有三十万,于禁之败损失三万不过是断指之伤,养个一年半载就能恢复。

 而且,今次失败非是我军士卒弱于那关羽的荆州军。

 汉军他没什么了不起的,若不是这次天降洪水,他根本打不过强悍的魏军。

 陆战,我大魏天下无敌啊!

 蒋济也从旁补充道:“倘若此时迁都,岂非示弱于敌?届时人心思变,于大局更为不利。”

 兵法,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。

 越是虚弱的时候越要装出强大自信的样子,才不会被敌人看出端倪。

 二人一个从军事上,一个从人心上分析了不能迁都的道理,指出了问题。

 但光指出问题是不行的,你们还得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才是能得到领导青睐的好员工。

 “那仲达、子通,你们可有良策,助我解樊城之围?”

 司马懿拱手道:“刘备、孙权,看似很亲近,其实内心并非如此,关羽得志,这必不是孙权希望看到的。”

 “他久攻合肥不下,早已觊觎荆州多时。先前孙权便曾遣使来拜,希望与魏修好共讨关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