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0章 三万(第2页)

 “到时候大王再派遣大将,率领精锐部队,专门去攻打那些不服王化的叛逆之辈,枭其首而震慑四方,则南中可定。”

 听罢,刘备表面上大为欢喜,十分称赞李恢的计策。

 心里却是活动开:金银财货、爵位赏赐、大小官职,他这个汉中王当然可以授权出去。

 但是,书信安抚招揽亲善相识者……

 此事的也就只有益州派,以及部分与益州人关系不错的东州派能做到了。

 若真应允此策,为了平衡,自己就得考虑如何让荆州派也从此事中建立功勋了。

 他瞥了一眼旁边轻摇羽扇的诸葛亮。

 蜀汉就像马车,拉扯的每一匹马通力协作共同前进才能行稳致远。

 这时,吴懿终于插上来话,他面向李恢,道:

 “德昂你也是知道的,我们之前一直在拉拢南方豪强和蛮夷,但是响应者不多啊。”

 吴懿不是谋士,也没有名将之姿,在汉中之战中表现也乏善可陈,属于普通将领行列,但他能出席此次会议。

 因为是他是外戚,手里还掌握着一半的东洲兵。

 似乎是对吴懿的智谋比较熟悉,提出这样的疑问并没有让李恢感到意外。

 随后李恢便给他细致的分析道:

 “先前响应者不多,是因为当时大王还只是益州牧、左将军,能给予的官职并不多。”

 “而今大王已经晋位,并且有汉中、荆州大胜之威,南方豪强和蛮夷便不敢不慎重思虑了。”

 吴懿恍然大悟,然后表示认同。

 这时刘备便拍板道:“善,便依德昂之计。那如此一来,我大军动员几何啊?”

 黄权、李恢、杨洪、吴懿、法正、诸葛亮六人又是一阵激烈沟通。

 最后得出结论,具体动员多少人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,若是计划顺利,三万人马应该是够的。

 从五万,降低到三万,工作难度大大减少,诸葛亮便也认可此事。

 刘备做出最后指示:“好,就三万人马。”

 剿抚并用的策略定下来,随后一行人离开王宫,彼此告辞各回各自官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