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百鬼夜行 阴摩罗鬼(第2页)

 库兵卫被吓得屁滚尿流,慌不择路地冲进大殿,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蜷缩在大殿的门后。他紧闭双眼,瑟瑟发抖,生怕那恐怖的怪鸟会追过来吃掉自己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库兵卫始终不敢发出一点声音,整个大殿安静得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听见。

 过了许久,见周围毫无动静,库兵卫才敢慢慢睁开眼睛,透过门缝向外张望。确定那怪鸟已经离开后,他松了一口气,但心中仍充满恐惧和疑惑。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?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?正当库兵卫百思不得其解时,一个念头闪过脑海——去找寺庙的住持寻求帮助!于是,他鼓起勇气站起身来,脚步踉跄地走向住持的房间。

 见到住持后,库兵卫迫不及待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,并询问自己看到的鬼怪究竟是何物。住持听完,微微皱起眉头,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:“你所遇到的鬼怪名为阴摩罗鬼。其中,‘阴’代表着五蕴,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;而‘摩罗’则意为魔鬼或恶鬼。这种鬼怪通常是由刚刚死去不久的尸体幻化而成。传说,如果在死者的葬礼上有人对逝者不够尊重,或是僧人诵经时心不在焉,心怀杂念,那么尸体就有可能变成阴摩罗鬼。”

 库兵卫听后如梦初醒般,终于了解到为何那鬼怪会冲着他高喊要真心诚意地哭泣。对库兵卫而言,哭丧仅仅是一个谋生手段罢了;那些逝去之人和他既无血缘关系又素昧平生,可以说是毫不相干。尽管每回库兵卫都会哭得撕心裂肺、肝肠寸断,但这些无非就是装模作样演给雇主们看,好借此多讨要一些赏赐钱财而已,并没有真正投入丝毫情感进去。想必这样的举动无疑也是对死者的一种不尊重行为吧!正因如此,才招来了阴摩罗鬼给予自己小小的惩戒。

 库兵卫返回家中后,经过深思熟虑,认为从事哭丧这个行当的确有损自己的德行,而且还担心再次招惹到阴摩罗鬼降临头上。所以,他便另寻了一份正当职业,彻底诀别了这个行业。

 在很久很久以前,位于伊豆半岛东南侧的八丈岛上,生活着一位名叫库兵卫的年轻男子。他年纪轻轻,不过二十出头,身材高挑健壮,威猛无比,给人一种顶天立地之感。

 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样一个魁梧有力的小伙子,所从事的却是一份与众不同的职业——职业哭丧人。在日本,哭丧文化源远流长,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。传说中的大神伊邪那岐因爱妻伊邪那美的离世而悲伤落泪,他的泪水化作了“哭泣女神”。自那时起,人们开始用哭泣来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沉痛哀悼和无尽思念。

 有关日本哭丧文化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《古事记》一书。其中记载道:“在一位叫做天若日子的神的葬礼之上,委任雉(一种鸟类)为哭女。”此外,《日本书纪》里也提到过名为饱田女的女子,她的母亲便是一名以哭女为业的女性。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不仅存在于古代,即使时至今日,在长崎县以及伊豆诸岛等地依然得以传承,与中国的哭丧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。

 在日本古代,当贵族离世后,一场庄严肃穆且极具特色的仪式——“举哀”便会拉开序幕。相传,这种独特的丧葬礼仪源自古老神秘的中国,历经岁月沧桑,辗转流传至东瀛岛国,并在此落地生根。

 所谓“举哀”,乃是一种充满悲痛与哀伤之情的哭丧礼仪。其过程繁复多样,包括发哀、发哭、奉哀、动哭等一系列环节。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追思之情。

 首先是发哀,这通常由家族中的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引领。他们身着素服,面容凝重地面对灵堂,发出低沉而悲怆的哭声,以此向逝去的亲人表达内心无尽的哀思。

 紧接着便是发哭,众人齐声恸哭,声音响彻云霄,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痛苦和悲伤倾诉出来。这哭声如泣如诉,令人闻之心碎。

 奉哀则是哭丧者们向逝者敬献香果祭品,表示对先人的敬仰和缅怀。而动哭更是将整个仪式推向高潮,人们情绪激动,涕泪横流,尽情释放内心深处的悲痛之情。

 然而,要完成这样一场盛大的“举哀”仪式并非易事。由于需要众多哭丧人参与其中,为主家代行哭丧之责,因此往往需要精心筹备和组织。这些哭丧人身怀绝技,能够通过逼真的哭声和表情传达出真挚的情感,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格外庄重感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