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

第899章 玄真观的后山(第2页)

 张瑾瑜带人出去瞧瞧稀罕,石碑就是普通的石头,并无任何痕迹,也没有雕刻字迹什么的,平平无奇,只是这般模样,看着竹林一侧院墙,还有个院门通向外院的位子,走过院墙,只有一处小院,带着一个角门,看不出什么, 

 “凡是看不出的,必然要反着想,那密道,会不会是由着外面的人,进来呢,此处连接玄真观后院,说不得是方便外面的人进来,” 

 “侯爷说的是,或许吧,末将派人曾听闻,宁国府每年给玄真观的供奉不下五万两银子,但是玄真观并未有人私自下山,就算人多,也花不完这些,但没有账册,无法看出痕迹,” 

 宁边此番和侯爷来此查找,也是为了那些银子去向,是否有蛛丝马迹,能查询那些暗卫的踪迹, 

 “既然查不出来,就去下面看看,把臂盾拿出来,点上火把,小心行事,” 

 看不出什么有用的,张瑾瑜索性不再逗留,让那个身穿重甲的亲兵,拿着臂盾和火把,在密道前头引路, 

 收拾妥当之后,来到西暖阁内,看着黑黝黝的洞口,并无杂言,说来也不可思议,洞口夸大,能容纳二人同时进入,四名亲兵,手持臂盾弓弩,举着火把就走了进去, 

 几乎等了一炷香的时间,密道内才有回音传来,又等了片刻,回来一名亲兵, 

 “侯爷,密道并无机关陷阱,前头直通后山一处悬崖,并且有路下山,好似是打通了此处的山头,” 

 “哦,这么厉害,” 

 张瑾瑜眼神一亮,能把后山山头打通,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, 

 “走,过去看看,” 

 “是,侯爷!” 

 “驾,驾,” 

 “驾,驾,吁” 

 东皇陵,守军驻地,几名从京城王府回来的人,水都没喝一口,匆匆奔向城外,急切间,就到了宋公公的驻地,飞身下马,就冲进了屋子内, 

 门口的小黄门赶紧拦着,尖细的嗓音响起, 

 “干什么呢,没有规矩,干爹可是刚回来,” 

 眼见着是宋公公的干儿子小香子拦着,几人再怎么着急,也只能施了一礼,主簿陪着笑,回道; 

 “原来是香公公,卑职几人从王府回来,官走得急,落了礼数,请香公公怠慢,” 

 “嗯,好说,既然有公务在身,情有可原,不过干爹和房大人去了地宫还未回,主簿还是去地宫汇报为好,” 

 小香子把手放下,这屋可不是随便进的,几人一听,赶紧抱拳谢道; 

 “谢香公公提醒,卑职几人即刻过去,” 

 道了谢,几人又匆匆折返回去,寻了地宫入口,一起下了地宫,只觉得一路劳顿,走进地宫的甬道,总感觉有些神情恍惚,浑身不自在,更多的是,竟然会感到恐惧, 

 几人相互对视一眼之后,眼底有些莫名神色,嘴角微动,始终不曾言语,路不长,前殿一过,就到了中宫的位子,刚入内,就瞧见宋公公和房大人,站在高处,指挥着民夫还有匠户,正在东侧修建堤坝,他们几人看了一眼东侧的耳室,水已经蔓延出来,好在水渠已经拓宽,目前倒无大碍, 

 几人赶紧来到宋公公身前,躬身一拜, 

 “下官参见宋公公。” 

 请您收藏69书吧! 

 瞧着几人带着疲惫面容回来,宋公公心底一松,看样子王爷是松了口的,也不知王爷此番如何处置,撇了一眼身边默不作声的房大人,问道; 

 “起来吧,王爷可有话交代?” 

 “回公公,王爷说,此事就按照元大匠所言,双管齐下,务必保证陵寝修建,另外就是,地宫修建所耗费的银子,还需要房大人和宋公公上书陈情,内务府那边的银子,已经见了底。” 

 主簿脸色微红,也不知是累的,还是激动的,此番话说完,就立在站定,等候问询, 

 宋公公则是一愣,没想到王爷竟然两个法子都要用,话说的也对,双保险,就算地下暗河在涨水,那也不怕了,只是,不知问朝廷要银子的事,房大人该如何去办, 

 不动声色的问道; 

 “房大人,你觉得如何?” 

 房立仁笑了笑,宋公公和主簿一唱一和,演的可真好,修建陵寝的银子,都是工部和户部早就核算出来的,就算有个突发情况,户部那边,也有备案,如今陵寝还未修到一半,这银子就见了底,谁能信,但王爷开了口,又不得不回应,想起上一任匠作使自裁于此,心底顿时警惕, 

 “既然王爷说了,就按照王爷的话去办,至于要银子的事,本官初任,并不了解此中的事,不敢胡乱指正,想来银子的事,是宋公公督办,下官就不插手了,地宫修建的事,下官也听公公的。” 

 这算是两手一摊,不管不问了,闹得宋振也有些懵,仔细打量房大人,面色憨厚,不哭不吭,竟然还有着这种道行,倒是小瞧他了, 

 “房大人谦虚了,作为匠作使,地宫一切皆有权过问,银子如何花的,也有账册记录,皆可查阅,这银子不够用的,内务府那边又不给填补,只能上报朝廷审议,房大人岂可推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