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挽歌携剑远行

第237章 去,就是九死一生(第3页)

 去就是九死一生,不去那肯定十死无生了。

 “节帅,我等愿意去兰州!”

 张守瑜跪在地上抱拳行礼说道,其他人也一齐跪下行礼,显然不做他想。

 “好,多说无益,你们去了兰州金城以后,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。”

 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,对这些人的态度非常满意。

 虽然他一直没有说什么狠话,但却让这几十个刺头感觉到一种不可直视的压迫感。

 等走出营帐后,哥舒翰带着安人军众将已经等候多时了,准备迎接方重勇赴宴。

 然而等方重勇走到跟前以后,却是对哥舒翰说道:“哥舒将军,这几十个刺头乃是死囚,本节帅等会就带走了。明日,安人军全体将校来鄯州开会,事关重大,莫要迟到了。”

 听到这话,哥舒翰顿时紧张起来了,他身后众将更是面色微变,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。

 “节帅,某已经备好酒宴,还请节帅赴宴。”

 哥舒翰讪笑说道,只是脸上的笑容非常勉强。

 “不必了,本节帅公务在身,现在便回鄯州城了。”

 方重勇很是敷衍的对安人军一众将领行了一礼,随着带着何昌期就往外面走。他的亲兵亦是将那些安人军刺头也带走了,只留下哥舒翰一行人风中凌乱。

 他有心要叫住方重勇问个明白,又担心对方说出更坏的消息来。只好目送着方重勇一行人离开安人军驻地大通城。

 ……

 自从郑叔清辞官回老家以后,就把在长安的大宅留给大侄子住了。

 当初没想到自己还有起复的一天,于是直接把地契和长安的宅子给了自己的大侄子,毕竟他的侄儿现在也在中枢混了个小官,长安的宅院也不能空着,留给侄子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 顺便向朝廷证明他郑某人是真辞官,而不是躲回家“避祸”。

 结果还没过多久,郑叔清就被基哥叫到了长安重新委以重任,搞得现在老郑回家变成了暂住侄子家,弄得他好不尴尬。

 这天他刚刚接了担任“鉴查院”院长的职务回到家中,就看到自己的大侄子不动声色的走过来,压低声音问道:“叔父,您可是将小妹许配给了一个傻子?这跟您之前说的可不太一样啊!”

 见自家大侄子的语气十分不满,郑叔清也正在火头上,于是大声呵斥他道:

 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天经地义。

 你父故去后,你们兄妹的婚事,某便可以代为一言而决,将你妹妹许配他人有何不可?

 你是忘记了你怎么能从地方官来长安为官的么?

 还不是叔父我从中斡旋运作!你这是什么态度!”

 “叔父,您这话确实不假,可是也不能把侄女往火坑推吧?

 今日那傻子来送信,说他是阿雅的夫君。侄儿大惊失色之下好好询问了他一番,这小傻子竟然还看不上郑家,说是谨遵家主之命,勉为其难才愿意娶吾妹。

 您看这说的是人话么?”

 大侄子一提这茬,火气就蹭蹭蹭往头顶上冒,堪称是怒发冲冠了!

 他以前听说叔父郑叔清跟方重勇相熟,方重勇本身当官不说,他爹方有德又是天子近臣,还担任过两任节度使。原本听说妹妹会嫁到方家是要给方重勇,这位郑叔清的大侄子还挺欣慰。

 他觉得哪怕嫁给多年不续弦的方有德也行啊!

 没想到是要嫁给方重勇家的……某个部曲!还是个脑子明显不太正常的小傻子!

 这踏马玩笑开大了啊!

 那个小傻子今天要是不来郑家,他都不知道这件事,大侄子觉得自家叔父办事太不靠谱了!

 “不用管那小傻子了。”

 郑叔清不耐烦的摆了摆手,方来鹊是什么德行他又不是不知道!有什么好说的,当条狗就完事了嘛!

 “诶?这小傻子就是没事来跟你炫耀的?”

 郑叔清忽然发现自家大侄子,似乎故意隐瞒了一个重要问题没说明白。

 “呃,那倒不是,他送了一封信过来,说若是叔父来长安了就给叔父。要是叔父没来长安也不许某偷看,一年后烧掉即可。”

 大侄子不情不愿的从怀里掏出一封信,递给郑叔清。

 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字迹,写着的“郑院长亲启”后,老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。

 他轻咳一声,拍了拍大侄子的肩膀说道:

 “小傻子虽然傻,但是他不会到处乱搞对不对?又有什么不好呢?

 联姻啊,有时候不是看一个人怎么样,而是他的身份背景怎么样。”

 “叔父,一个家奴能有什么身份?”

 郑叔清不提还好,一提大侄子火气又上来了。

 “那你去把圣人养在兴庆宫里的狗,打死一条再来跟我说这话啊!

 你以为你父亲不在就没人能治你了是吧!”

 郑叔清忍不住怼了一句。随后他拿着信,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了,心中大骂大侄子见识浅薄。

 踏马的,怎么郑氏下一辈的都是这种蠢货!看看人家方有德是怎么生儿子的!

 郑叔清在心中哀叹郑氏要完,已经后继无人了。

 老郑的世系我是查过的,他家的兄弟儿子侄子全都是官员,有名有姓有记载。但资料我居然搞丢了。所以只能用大侄子代替了,实际上是确有其人的,还是中枢官员,以后我手好了以后查到了改回来。

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