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我们不是记仇,这叫勿忘国耻2(第2页)

 天幕上的女播主继续说道:

 “从此处,我们就看出了记载历史的好处了。”

 “然后到了我们近代,大家都读过历史,历史课里有一整本书,专门讲的是百年屈辱史。”

 “这本百年屈辱史几乎把我们近代每一天发生的事都记上了。”

 “时间,地点,人物,起因,经过,结果。每个战败条例都精确到了年月日,赔款数目写得清清楚楚。”

 “小伙伴们当年被老师要求背诵出来时都要背疯了吧?”

 “这些在平时都是历史,但要到了战时,那就是点名的生死簿。”

 大汉时空节点。

 长安未央宫。

 汉武帝刘彻没有为白登之围而感到任何异样。

 伐匈奴如今已成为了大汉的既定国策。他迟早要将这个屈辱用血洗刷。

 只是后来的大明竟然用这个理由北伐,却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。

 不过一想到之前视频所说的,大汉确立了华夏文明的内核,也就不觉得奇怪了。

 而且后世大明乃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。汉人皆为我大汉的子孙,当无不可。

 随后,刘彻便被后世之人的教育方式惊呆了。

 他们竟然从小就学历史,百年屈辱他是看过的,后世竟然会要求将那些屈辱史背诵出来。

 可想而知,后世之人对这份屈辱史的在意程度。

 随后,他转身看向公孙弘,说道:

 “次卿,太学之下可否增加中学及小学?像后世一般,学堂增加,读书认字之人增加,于国家是有益的。”

 公孙弘点头,随后看向搞钱圣手的大司农桑弘羊。

 “陛下开学堂乃大善之举,于国于民皆善,只是如今朔方,五原初立,钱财上或许力有不逮。看大司农能否挤出一些?”

 刘彻闻言又是钱的事,随即也看向了桑弘羊。

 桑弘羊拱手回应:

 “陛下,朝中钱财已早有计划,此时再拨付建学,怕是影响朔方,五原立郡筑城。”

 一听影响了伐匈,刘彻立马熄火了,随即便想着海运贸易。

 事实上汉武帝时期的海上贸易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,不过更多的是民间自发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