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 世纪忠孝仁义4

大明时空节点。

 应天府故宫。

 “这两个孩子所展现的忠孝都是当之无愧的社会典范。”

 朱元璋出言大赞。

 对这些传统美德,他从来都是大力提倡的。

 但在他手里,将这些美德融入到治国手段之中就有走入极端的意思。纯粹就是以此来禁锢思想,巩固统治。

 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这一套在后世是属于被批判的对象。

 当然现在还没有走入到那个极端里。按照如今大明的发展来看,他这一套也是行不通了。

 变革开始后,想要再禁锢思想那是完全不可能,所有人的眼界都会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得更为开放。

 百姓也不在被束缚于一亩三分地上,也会放眼看世界。

 “爹,咱们对底层的贫困百姓也该有些政策出台了,总不至于国家发展了,百姓还吃不饱饭。”

 朱标对百姓比他爹要好得多。

 而如今随着天幕的潜移默化,所有人对百姓的看法也都有了改观。

 “国家发展放在首位,量力而行吧。”

 朱元璋并不反对,但碍于大明如今的国力并非可以无视一切。暂时也只能做到有限的政策倾斜。

 “嗯,这点儿臣知晓。毕竟后世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。”

 朱标也不是好大喜功之人,事情该怎么做他心里也有数。

 “这话说得好,我比贤弟高三尺,贤弟高我一昆仑。这小孩的精神财富确实高山仰止。别说同龄人,便是很多成年之人都不能与之相比。”

 李善长老江湖,不孝之人他也见多了。

 “是啊,百善孝为先,人若自己父母都敢不孝顺,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的?”

 朱元璋对不孝之人嗤之以鼻。不孝之人在他眼前晃悠,指不定他就一炮给打死了。

 “网络厉害啊,所有人都能为社会的阴暗面,为其不完善而发声。”

 朱标一面想着这东西的好处,另一面却也在想所有人都可以对时政抨击的话会是好事还是坏事?

 “说得也没错。如果孩子要靠吃剩骨来照顾患病母亲,这确实是社会的问题。”

 朱元璋虽然对老朱家的统治看得很重,但身为一国之主,谁的理想中没有一个天下大同盛世繁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