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7章 听众的深思(第3页)

 许宁说道,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了措辞,以避免直接批评采购外国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,毕竟在这样的场合下,过于激烈的言辞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 

 接着,许宁分析道:“首先,空客展示的只是一个模型,此型号尚未进入详细研发阶段。 

 即使工程师们工作效率极高,从研发到量产至少也需要2-3年的时间,所以单从进度来看,Ae100无法及时接替随时可能停止的md90项目。” 

 “其次,根据航展提供的数据,Ae100大约有100-110个座位,相当于A320的三分之二,但对机场资源的占用却几乎相同,这意味着运营成本没有显著优势。 

 对于欧洲的一些低流量航线,它

可能还有一定需求,但在我们的市场中,它很难成为主流选择。” 

 “最后,正如前面提到的,空客不会按照我国的标准来制造新飞机。 

 如果沪飞选择Ae100,我们将不得不接受一套全新的生产和组装标准,这对我国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未必有利。” 

 丁志恒听后频频点头,显然对这一系列论点感到满意。 

 然而,许宁明白,指出问题还不够,还需要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。 

 因此,科工委需要准备一个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。 

 许宁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想法:航技集团可以尝试接触图波列夫的团队,探讨将图204和图334这两款机型引入国内生产。 

 借鉴之前引进苏27技术的成功经验,这次谈判或许能为国产飞机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。 

 与空中客车相比,图波列夫当前面临的困境可能使其在谈判桌上更易合作。 

 我们已有与苏霍伊公司打交道的经验,这有助于推动图波列夫接受我们的标准对飞机进行定制化改进,并允许我国工程师参与其中。 

 就像歼11项目一样,这些飞机也能获得一个代表我们自己的新名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