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守岁言兵事,庙里有潜龙(第2页)
许青白问道:“怎么个混法儿?我这大好年华的”
龙老头眯眼道:“身处军营战场,自然不缺兵家杀气,你体内大龙能够感应吸收,至少可保境界不跌,说不准还有小进。”
龙老头又接着说道:“凡事急不得,天高路远的,怕什么来不及,慌什么到不了,先顺其变化,到头来一切刚刚好。”
许青白不假思索,便应了下来。因为他了解龙老头,与之朝夕相处了十年,难得见他像今天这般婆婆妈妈。
黄雅在一旁听见许青白年后要走,小脸有些惆怅。
龙行舟本在一旁没心没肺地啃着地瓜,无意间瞥见老人随手递给许青白一个小物件,轻描淡写地说送给许青白防身用
龙行舟顿时又觉得手里的地瓜不香了,惊得久久合不拢嘴巴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第二天一早,是新年里的头一天,正月初一。
许青白领着黄雅,带着香烛贡品,来到第三层的里院。当年来到李家后,母亲也不管吉利不吉利,就在梅园的里院中,给父亲许立德修了一个衣冠冢。
不久后,母亲也撒手而去,就又在旁边起了个坟头葬下。
年幼时,许青白每次思念父母了,便会悄悄一个人跑进来,小小的身板趴在父母的坟头,独自说着让人揪心的话。
按照风俗,在新年里的头一天,许青白和黄雅来到这里,给父亲、母亲拜年。
他们扫去拜台上的尘土,取去香烛点燃,又摆上黄雅亲手做的三碟肉菜,两人随后跪在地上,三跪九叩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正月里,城里很热闹。
人们辛苦劳累了一年,无论是达官显贵,还是贩夫走卒,都在这几天里闲了下来,放下手里的生意农事,走亲访友,享受生活。
城东城隍庙附近,正在举办盛大的庙会,从初三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。
今天又赶上是元宵节,还要办元宵灯会,许青白早早地吃过晚饭后,便拉着黄雅一起出了门,两人走在前面,一条大黄狗在后面缓缓跟着。
两人一狗在庙会上一路逛过来,先是看完庙戏,逛完花灯,又看了半天社火表演。
挤过人群,两人围在几个玩杂耍的江湖艺人身前,看起了热闹。
黄雅兴致很高,轻轻地跟着人群鼓掌,小脸笑开了花。
这期间,她还跑到卖艺人的铜锣前,“砰砰”清脆的两声,往里扔下两枚铜钱。
一颗是自己给的,另外一颗是替许青白给的。
黄雅看得高兴,许青白也不催,也在一旁边等边看。
许青白明明看到,表演渐入高潮,又要比先前更精彩看些,可围观的人却三五成群地散去。又过了一会儿,待再看到一个卖艺人起身,端着铜锣,挨个讨赏时,他才恍然大悟。
原来,有经验的看客们,掐算着讨赏的间隔时间,纷纷先行走开了。
等到铜锣又递到了他们面前,黄雅笑脸凝固,嚷嚷着说刚刚已经给过了。
可举铜锣的人却置若罔闻,反而笑嘻嘻地将铜锣向他们身前递了递。
许青白便苦笑着,再从衣服里掏出两枚铜钱扔了进去,没办法啊,年轻人吃了经验的亏。
但黄雅显然气不过,索性不再捧场,拉着许青白就往外走!
来到两边都是摊位的坊市,商品琳琅满目,有字画古玩、弓箭珠玉、花草年画、果脯绣匹,各种货品应有尽有。
一群人驻足选拣评论,再与老板讨价还价,人声鼎沸。
黄雅一路逢摊必看,此时又在一处锅碗瓢盆间,挑挑看看,神情认真,仿佛手里拿着的都是些宝贝。
许青白知道女子逛街多半是只看不买,而且一时半会儿完不了事,他便和黄雅打过招呼,说要进旁边的城隍庙去看看。
独自来到城隍庙前,只见一群善男信女来往穿梭。
门口的院子里立着成人高的香,又点着一排排的菜籽油灯。
许青白一步跨过高高的门槛,进得殿来。
殿内神像前,只见香案上供着三牲,牛头、猪头、羊头在香火袅袅中并排摆放。他请来三炷青香,平举在身前,嘴里念叨了一通后,缓缓插在香炉里。